龍泉青瓷功夫茶具的選擇
喝茶講究的就是一種境界和藝術(shù),從一套功夫茶具中的每個器物來說,都要講究“色、香、味”俱全,可謂相得益彰。歷來功夫茶具主要分為陶、瓷兩類。陶茶具主要以宜興紫砂陶、欽州坭興陶為主。瓷茶具主要以龍泉青瓷 (哥、弟窯)、汝州汝窯為主。由于紫砂陶問題曝光后,現(xiàn)在越來越多人選擇瓷茶具泡茶。
一、了解龍泉青瓷
龍泉窯創(chuàng)燒于唐五代(窯業(yè)歷史可以追溯到更早),發(fā)展于北宋,興盛于宋元,衰于明晚期,延續(xù)至清末,民國至解放初期,還有一批工匠在仿燒宋、元瓷器,氣脈逾千余年而未斷,是舉世聞名的歷史名窯。其燒制時間之長,窯場分布范圍之廣,產(chǎn)量之大,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。 明宣德三年(1482)為宮廷編制的藏器目錄《宣德鼎彝譜》中有“內(nèi)庫所藏,柴、汝、官、哥、鈞、定”的記載,確立了哥窯五大名窯之一的地位。
(一)分類
龍泉青瓷 傳統(tǒng)上分“哥窯” 與“弟窯”。
哥窯釉色沉厚細(xì)膩,光澤瑩潤,如同凝脂;以造型、釉色及釉面開片取勝,因開片難以人為控制,裂紋無意而自然,可謂天工造就,更符合自然樸實、古色古香的審美情趣。
“弟窯”青瓷釉層豐潤,釉色青碧,光澤柔和,晶瑩滋潤,勝似翡翠。弟窯器以無紋者為貴。由于釉藥下注,往往在轉(zhuǎn)折部分釉藥較薄,露出白色胎骨,成一條白線,即就是所謂的“出筋”;這種出筋,也往往出現(xiàn)在凸雕的花紋上。
(二)工藝
龍泉青瓷 傳統(tǒng)燒制技藝是以中國浙江龍泉一帶的瓷土、紫金土、石灰石和石英等為原料,以手工拉坯成型技術(shù)、家傳配料方法,用窯爐高溫(1310℃左右)燒制青瓷的一種傳統(tǒng)手工技藝。 具體工藝流程有粉碎、淘洗、陳腐、練泥、拉坯、晾干、修坯、裝飾、素?zé)、上釉、裝匣、裝窯、燒成等多道工序。
制釉的主要原料為紫金土、瓷土、石英、石灰石、植物灰。配制過程是將上述原料分別焙燒、粉粹、淘洗后按比例混合制成釉漿。好的釉配方需要數(shù)百次試驗才能成功,多以師徒或家族相傳,秘而不宣。青瓷裝飾技法有刻花、劃花、印花、貼花、剔花、鏤空、捏塑、堆塑、點彩、露胎等。 龍泉青瓷 燒成過程分烘干、氧化、恒溫、還原、高火氧化、降溫六個階段,青瓷燒成難度大,溫度偏高或偏低,都達(dá)不到如玉的效果,結(jié)合觀察火焰顏色及其它長年積累的經(jīng)驗控制燒成溫度、時間與氣氛。
(三)開片
開片其實是燒制瓷器中的一種工藝缺陷,使得燒制好的瓷器釉面出現(xiàn)開裂現(xiàn)象。但后來通過總結(jié)經(jīng)驗掌握了開裂的規(guī)律而制出的開片釉(即裂紋釉),變成為瓷器的一種特殊裝飾了。按顏色分有鱔血、金絲鐵線、淺黃魚子紋,按形狀分有網(wǎng)形紋、梅花紋、細(xì)碎紋等。一般來說,大器小開片者和小器大開片者頗為珍貴。
(四)紫口鐵足
紫口鐵足其實也是一種工藝缺陷。龍泉青瓷 使用的瓷土含鐵量特別高,成形上釉進(jìn)行燒制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