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茶茶藝十八道程序|禪茶茶道表演
大師指點門徑”。師備禪師說:“你聽到偃溪水聲了?”來人答:“聽到”。師備便告訴他:“這就是你悟道的入門途徑!倍U茶茶藝講究:壺中盡是三千功德水,分茶細(xì)聽偃溪水聲。斟茶之聲亦如偃溪水聲可啟人心智,警醒心性,助人悟道。
13.敬茶:普渡眾生
禪宗六祖慧能有偈云:“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,離世求菩提,恰似覓兔角。”菩薩是梵語的略稱,全稱應(yīng)為菩提薩陲。菩提是覺悟,薩陲是有情。所以菩薩是上求大悟大覺──成佛;下求有情──普渡眾生。敬茶意在以茶為媒體,使客人從茶的苦澀中品出人生百味,達(dá)到大徹大悟,得到大智大慧,故稱之為“普渡眾生”。
14.聞香:五氣朝元
“三花聚頂,五氣朝元”是佛教修身養(yǎng)性的最高境界,五氣朝元即做深呼吸,盡量多吸入茶的香氣,并使茶香直達(dá)顱門,反復(fù)數(shù)次,這樣有益于健康。
15.觀色:曹溪觀水
曹溪是地名,在廣東曲江縣雙峰山下,唐儀鳳二年(公元676年),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寶林,此后曹溪被歷代禪者視為禪宗祖庭。曹溪水喻指禪法!睹茆终Z錄》載:“憑聽一滴曹溪水,散作皇都內(nèi)苑春。”觀賞茶湯色澤稱之為“曹溪觀水”,暗喻要從深層次去看是色是空;同時也提示:“曹溪一滴,源深流長”(《塔銘·九卷》)。
16.品茶:隨波逐浪
“隨波逐浪”典出于《五燈會元》卷十五。是“云門三句”中的第三句。云門宗接引學(xué)人的一個原則,即隨緣接物,去自由自在地體悟茶中百味,對苦澀不厭憎,對甘爽不偏愛,只有這樣品茶才能心性閑適,曠達(dá)灑脫,才能從茶水中平悟出禪機(jī)佛禮。
17.回味:圓通妙覺
圓通妙覺即大悟大徹,即圓滿之靈覺。品了茶后,對前邊的十六道程序,再細(xì)細(xì)回味,便會:“有感即通,千杯茶映千杯月;圓通妙覺,萬里云托萬里天。”乾隆皇帝登上五臺山菩薩頂時,曾寫過一聯(lián):“性相真如華海水,圓通妙覺法輪鈴!边@是他登山的體會,稍做改動:“性相真如杯中水;圓通妙覺烹茶聲!奔词瞧范U茶的絕妙感受。佛法佛理就在日常最平凡的生活瑣事之中,佛性真如就在人們自身的心底。
18.謝茶:再吃茶去
飲罷了茶要謝茶,謝茶是為了相約再品茶。茶要常飲,禪要常參,性要常養(yǎng),身要常修。中國佛教協(xié)會會長趙仆先生講得最好:“七碗受至味,一壺得真趣,空持百千偈,不如吃茶去!”
禪茶不僅有三德:“坐禪時通夜不眠,滿腹時幫助消化,茶且不發(fā)”,而且祛肺痢,保健康。護(hù)齒明目、解渴生津,增長善根。因此飲茶便成為禪門修道的最好輔助。
禪茶文化,作為一種特殊的心性修養(yǎng)形式,其目的就是在于通過強(qiáng)化當(dāng)下之覺悟,實現(xiàn)從迷到悟、從俗到雅的轉(zhuǎn)化。一念迷失,禪是禪,茶是茶;清者清,濁者濁;雅是雅,俗是俗。一念覺悟,茶即禪,禪即茶;清化濁,濁變清;雅化俗,俗化雅。茶味即是水味,水味即是茶味,茶水交融,密不可分。這種修行理念不僅默契佛陀的本懷和佛法真意,而且特別契合現(xiàn)代人的根基,是一個很好的修行法門。
禪茶文化的精神是“正清和雅”,禪茶文化的功能是“感恩、包容、分享、結(jié)緣”。將正氣溶入感恩中,溶入包容中,將和氣溶入分享中,將雅氣溶入結(jié)緣中;從而弘揚禪茶文化的精神和落實禪茶文化,發(fā)揮禪茶文化凝集人心、化解矛盾、優(yōu)化自身素質(zhì)、和諧自他關(guān)系的潛移默化的作用。
禪茶茶藝十八道程序
禪茶茶道表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