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砂泥的特性與品種
紫砂壺的原料是單礦原成泥,僅產于宜興東南丁蜀鎮(zhèn)的黃龍山及其毗鄰的浙江長興北部一帶。但長興所出紫砂泥,品質較宜興為劣。紫砂泥深埋在黃龍山下的巖礦中,要經過開采和選礦才能獲得,故有“巖中泥”之稱。最早的紫砂文化專著――明人周高起所著《陽羨茗壺系》稱紫砂礦藏“皆深入數十丈乃得”,現(xiàn)代的礦井有深達二、三公里者。
紫砂原礦有夾泥(做大缸、粗大花盆等粗陶用泥)、中槽泥(一般的紫砂泥,應用于日用陶)和底槽泥(上好的紫砂泥,又稱底槽青)三個層次,而以最下層的底槽泥品質為最好,是制作純手工紫砂壺等高檔紫砂工藝品的原料。所以紫砂泥又有“泥中泥”之稱。
。1)紫砂泥的特性
開采出來的礦土,質如爛石,要經過數年的露天陳放、風吹雨淋,待礦土自然風化分解之后,再經過碾磨粉碎、篩選、捶打,才能煉成制作紫砂壺的熟泥。這一十分漫長而艱辛的過程,稱為“煉泥”。
紫砂泥的的可塑性好,與其它瓷土不同的是,它不需要調配其它黏性或脊性原料,而僅用自身一種原料就能成型制坯。只需賦予別致的造型、精湛的制作和裝飾技藝,即成了“世間茶具稱為首”的紫砂壺。紫砂壺的材質特性,突出表現(xiàn)為以下幾方面:
一、紫砂泥具有高可塑性,通過捶、拍、擠壓、鑲接、雕琢等豐富的技巧,可以任意造型。紫砂泥的黏合性好,但與手或工具并不黏著,在粘接嘴、把、腳等細部并加以雕飾時十分便宜,因而為陶藝家充分表達創(chuàng)作意圖,施展技巧,提供了頗具工藝拓展性的材質載體。
二、紫砂泥的生坯強度大,干燥收縮率較小,從泥坯成型到燒成收縮率僅為8%左右,結構變形處于可掌握范圍,因此燒成后仍能做到器形輪廓嚴整,比例合度,口蓋嚴絲合縫,筋線端正而不扭曲。
三、紫砂壺成品材質具有雙重氣孔結構,具有良好的透氣性?谏w契合緊密,可以減少茶水與空氣中的霉菌接觸,從而延遲茶水變質發(fā)餿的時間,較為持久地保存茶的色、香、味。耐冷、熱激變的性能也很好,開水沖沏后遽入冷水也不炸不裂。
四、泥坯成型后不施釉,燒成后即形成富有光澤的平整外形,使用、把玩時間經久,能“養(yǎng)”出黝亮古雅的包漿,是其它陶質器物所不能比擬的。
。2)基色泥與配泥
紫砂礦土的合鐵量較高,由于各處的地質成因不盡相同,所蘊藏的礦土中鐵及其它成分的含量也相異,因此就呈現(xiàn)出各種深淺不一的色彩,但它們的基色主要有三種:
一、紫泥,生在甲泥(礦土處于地層之下,受自然壓力結成堅硬塊狀,如同鐵甲,故名“甲泥”)礦層的夾層中,礦土紫紅或紫色,合有微細閃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