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 2 
上一篇:茶與《紅樓夢》|《紅樓夢》茶文化 下一篇:茶與詩詞|中國茶文化
歡迎手機訪問 茶葉網(wǎng)-手機版 (premiumbidets.com)

茶與戲曲-采茶戲|茶文化

來源:網(wǎng)絡(luò)     查看: 2648次


 我國是葉文化的肇創(chuàng)國,也是世界上唯一由事發(fā)展產(chǎn)生獨立的劇種--“采戲”的國家。
  
  所謂采戲,是流行于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等省區(qū)的一種戲曲類別。在各省,每每還以流行的地區(qū)不同,而冠以各地的地名來加以區(qū)別。如廣東的“粵北采戲”,湖北的“陽新采戲”、“黃梅采戲”、“蘄春采戲”等等。這種戲,尤以江西較為普遍,劇種也多。
如江西采戲的劇種,即有“贛南采戲”、“撫州采戲”、“南昌采戲”、“武寧采戲”、“贛東采戲”、“吉安采戲”、“景德鎮(zhèn)采戲”和“寧都采戲”等。這些劇種雖然名目繁多,但它們形成的時間,大致都在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的這一階段。
  
  采戲,是直接由采歌和采舞脫胎發(fā)展起來的。如采戲變成戲曲,就要有曲牌,其最早的曲牌名,就叫“采歌”。
  
  再如采戲的人物表演,又與民間的“采燈”極其相近,燈舞一般為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;所以,最初的采戲,也叫“三小戲”,亦是二小旦、一小生或一旦一生一丑參加演出的。另外,有些地方的采戲,如蘄春采戲,在演唱形式上,也多少保持了過去民間采歌、采舞的一些傳統(tǒng)。其特點是一唱眾和;即臺上一名演員演唱,其他演員和樂師在演唱到每句句末時,和唱“啊嗬”、“咿喲”之類的幫腔。
演唱、幫腔、鑼鼓伴奏,使曲調(diào)更婉轉(zhuǎn),節(jié)奏更鮮明,風格獨具,也更帶泥土的芳香。因此,可以這樣說,如果沒有采和其他事勞動,也就不會有采的歌和舞;如果沒有采歌、采舞,也就不會有廣泛流行于我國南方許多省區(qū)的采戲。所以,采戲不僅與有關(guān),而且是葉文化在戲曲領(lǐng)域派生或戲曲文化吸收葉文化形成的一種燦爛文化內(nèi)容。
  
  其次,采戲的形成,不只脫穎于采歌和采舞,還和花燈戲、花鼓戲的風格十分相近,與之有交互影響的關(guān)系;魬蚴橇餍杏谠颇稀V西、貴州、四川、湖北、江西等省區(qū)的花燈戲類別的統(tǒng)稱;以云南花燈戲的劇種為最多。
其產(chǎn)生的時間,較采戲和花鼓戲稍遲,大多形成于清代末葉;ü膽蛞院、湖南二省的劇種為最多,其形成時間和采戲大致相差不多。這兩種戲曲,也是起源于民歌小調(diào)和民間舞蹈。因為采戲、花燈戲、花鼓戲的來源、形成和發(fā)展時間、風格等等都比較接近,所以在這三者之間,自然也就存在相互吸收、相互營養(yǎng)的交叉關(guān)系。
  
  對戲曲的影響,不僅直接產(chǎn)生了采戲這種戲曲,更為重要的,也可以說是對所有戲曲都有影響的,是劇作家、演員、觀眾都喜好飲;是葉文化浸染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,以至戲劇也須臾不能離開葉。如明代我國劇本創(chuàng)作中有一個藝術(shù)流派,叫“玉茗堂派”(也稱臨川派),即是因大劇作家湯顯祖嗜,將其臨川的住處命名為“玉茗堂”而引起的。湯顯祖的劇作,注重抒寫人物情感,講究辭藻,其所作《玉茗堂四夢》刊印后,對當時和后世的戲劇創(chuàng)作,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。在這點上,使湯顯祖在我國戲劇史上所起的作用,當不會限于流派的一個名字上。
  
  又如過去不僅彈唱、相聲、大鼓、評話等等曲藝大多在館演出,就是各種戲劇演出的劇場,又都兼營賣或最初也在館。所以,在明、清時,凡是營業(yè)性的戲劇演出場所,一般統(tǒng)稱之為“園”或“樓”。因為這樣,戲曲演員演出的收入,早先是由館支付的。換句話說,早期的戲院或劇場,其收入是以賣為主;只收錢,不賣戲票,演戲是為娛樂客和吸引客服務的。
如上一個世紀末年北京最有名的“查家樓”、“廣和樓”以及上海的“丹桂園”、“天仙園”等等,就均是演出場所。這類園或樓,一般在一壁墻的中間建一臺,臺前平地稱之為“池”,三面環(huán)以樓廊作觀眾席,設(shè)置桌、椅,供觀眾邊品茗邊觀戲,F(xiàn)在的專業(yè)劇場,是辛亥革命前后才出現(xiàn)的,當時還特地名之為“新式劇潮或“戲園”、“戲館”。這“園”字和“館”字,就出自園和館。
所以,有人也形象地稱:“戲曲是我國用汁澆灌起來的一門藝術(shù)!绷硗猓葉的生產(chǎn)、貿(mào)易和消費,既然已成為社會生產(chǎn)、社會文化和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,自然,也就不可能不被戲劇所吸收和反映。
所以,古今中外的許多名戲、名劇,不但都有事的內(nèi)容、場景,有的甚至全劇即以事為背景和題材。如我國傳統(tǒng)劇目《西園記》的開場詞中,即有“買到蘭陵美酒,烹來陽羨新”,把觀眾一下引到特定的鄉(xiāng)土風情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