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樹茶奕刺蛾
學(xué)名 Ph10ssa fasciata (Moore)異名Iragoides fasciata (Moore)鱗翅目,刺蛾科。別名茶欒刺蛾。分布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四川、云南、湖南、湖北等省。
為害特點(diǎn) 初齡幼蟲棲息在葉背咀食葉肉,殘留上表皮,呈半透明 枯斑;2齡后從葉尖咬食平切葉片,常食葉半葉后即轉(zhuǎn)害另一葉,嚴(yán)重的把茶叢葉片吃光,形成光稈或僅留葉柄。
形態(tài)特征 成蟲體長12—16mm,翅展24—30mm。前翅和身體淺灰紅褐色,前翅生有霧狀黑色點(diǎn)狀物,基部1/3濃紅褐色,外緣較直,中線、亞外緣線為一模糊的影狀帶,中帶兩側(cè)、外緣襯淺藍(lán)灰色;后翅灰褐色,近三角形,具較長緣毛。卵長1mm左右,橢圓形,扁平,淺黃白色,半透明 。末齡幼蟲體長30一35mm,長橢圓形,背部隆起,黃綠色至綠色。每個體節(jié)上有枝狀叢刺2對,著生在亞背線上方和氣門上線的上方,其中背側(cè)2、3、7、10、11對較長。體前背中具1綠色或紅紫色角狀突起,明 顯向前方傾斜。背線綠藍(lán)色。蛹長15mm左右,淺黃色,橢圓形。繭卵圓形,褐色。
生活習(xí)性 江西、湖南、廣東等省年生3代,以老熟幼蟲在茶叢根際落葉和表土中結(jié)繭越冬。江西修水翌年4月化蛹,5月羽化為成蛾。各代幼蟲分別在5月下旬一6月上旬,7月中下旬,9月中、下旬進(jìn)入為害盛期,其中7—8月受害重。成蟲喜在黃昏前后羽化和活動,當(dāng)晚可交配1—3次。雌蛾交配后2—14小時把卵產(chǎn)在茶叢近下部邊緣的葉片上,每葉1粒,個別2粒,產(chǎn)卵量6一18粒。成蟲趨光性強(qiáng)。幼蟲分散為害,幼蟲共6齡,老熟后爬至土表茶莢分杈處或枯葉下結(jié)繭化蛹。天敵有寄生蠅、姬蜂、真菌、病毒等。
防治方法 (1)茶樹在冬季培土?xí)r梳出茶叢下6.5cm表土層,翻入施肥溝底,對消滅茶刺蛾、扁刺蛾、茶蠶等的越冬蛹有效,此外用新土把茶叢培高10cm壓緊,可阻礙越冬蛹羽化出土。(2)其他方法 參見桑樹害蟲一扁刺蛾。